李敬玄

李敬玄

[ 唐代 ]

李敬玄(615年-682年),亳州谯县(今安徽谯城)人,唐朝宰相。李敬玄早年曾为唐高宗的侍读,历任中书舍人、弘文馆学士、尚书右丞、太子右庶子、中书侍郎、吏部侍郎、吏部尚书,后进拜中书令,封赵国公。仪凤三年(678年),李敬玄被任命为洮河道大总管,率军征讨吐蕃,因不通兵事,大败而回。后被贬为衡州刺史,又任扬州长史。永淳元年(682年),李敬玄病逝,追赠兖州都督,赐谥文宪。 李敬玄的诗文(2篇)

()

轶事典故

  永徽年间,候补官员逐渐增多,主持选官的人很少有称职的。李敬玄主持选官后,却得到天下人的称赞。他记忆过人,每年参选官员一万多人,只要在街上遇到,都能叫出名字。官员未被选用前来投诉的,他也能当场口述他们书判中的错误,毫无差错。

  杭州参军徐太玄曾因同僚张惠母亲年迈,到府衙自首,称自己与张惠一同贪赃。张惠得以免去死罪,徐太玄也因此被免去官职,十几年不得升迁。李敬玄得知后,非常赞赏,擢升他为郑州司功参军。徐太玄后官至秘书少监、申王师,因德行高尚受到时人推崇。

人物生平

早期事迹

  李敬玄年轻时博览群书,精通礼制,后在马周的推荐下,进入崇贤馆,成为太子李治(即后来的唐高宗)的侍读。他虽生性冷峻,但研究学问非常勤勉,受到许敬宗等人的赞誉,历任西台舍人、弘文馆学士、右肃机、检校太子右中护。

担任宰相

  669年(总章二年),李敬玄升任西台侍郎、同东西台三品,兼任检校司列少常伯,成为宰相。他将司列(即吏部)事务委托给员外郎张仁祎,并沿袭张仁祎修正的选官程序,主持选官多年,使得铨选录用有条不紊。

  672年(咸亨三年),李敬玄担任吏部侍郎,加封银青光禄大夫,仍兼任太子右庶子、同中书门下三品,后又监修国史。

  675年(上元二年),李敬玄升任吏部尚书。他主掌吏部多年,又和赵郡李氏联宗,前后三任妻子都出身山东士族,因此在朝中势力极大。唐高宗对此很不高兴,但未公开批评他的过错。

征蕃兵败

  676年(仪凤元年),李敬玄升任中书令,封赵国公。当时,刘仁轨每有奏请,李敬玄都持有不同意见,从中阻挠,二人因此交恶。

  678年(仪凤三年),吐蕃入寇。刘仁轨知道李敬玄没有将帅之才,故意奏请道:“镇守河西,非李敬玄不可。”李敬玄极力推辞。此时,唐高宗已经厌恶李敬玄,便道:“刘仁轨如果需要朕去,朕就会主动前往,卿不得推辞。”任命他为洮河道大总管,兼镇抚大使,检校鄯州都督,率军抵御吐蕃。

  同年九月,李敬玄与吐蕃大将论钦陵在青海交战,并命刘审礼为先锋。他逗挠不前,致使刘审礼孤军深入,兵败被俘。刘审礼败后,李敬玄狼狈而逃,退至承风岭,挖壕沟防御。这时,偏将黑齿常之率死士夜袭吐蕃军,吐蕃军退军,李敬玄这才得以返回鄯州。后来,李敬玄又在湟川被吐蕃击败。

贬官而死

  680年(永隆元年),李敬玄上表称病,请求回京,得到批准。他回京后,也未引咎请罪,便直接到中书省办公。唐高宗得知他并未生病,将他贬为衡州刺史,后又改任扬州长史。

  682年(永淳元年),李敬玄去世,终年六十八岁,追赠兖州都督,赐谥文宪。

绿车旋楚服,丹跸伫秦川。珠皋转归骑,金岸引行旃。

一朝限原隰,千里间风烟。莺喧上林谷,凫响御沟泉。

()

飞盖回兰坂,宸襟伫柏梁。别馆分泾渭,归路指衡漳。

关山通曙色,林籞遍春光。帝念纡千里,词波照五潢。

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