田婴善剂

田婴善剂朗读

数年,宣王薨,闵王立。静郭君之交,大不善于闵王,辞而之薛,与剂貌辨俱。留无几何,剂貌辨辞而行,请见闵王。静郭君曰:“王之不说婴也甚,公往,必得死焉。”剂貌辨曰:“固非求生也,请必行。”静郭君不能止。

剂貌辨行,至于齐。闵王闻之,藏怒以待之。剂貌辨见,闵王曰:“子,静郭君之所听爱也?”剂貌辨答曰:“爱则有之,听则无有。王方为太子之时,辨谓静郭君曰:‘太子之不仁,过颐豕视,若是者倍反。不若革太子,更立卫姬婴儿校师。’静郭君泣而曰:‘不可,吾弗忍为也。’且静郭君听辨而为之也,必无今日之患也。此为一也。至于薛,昭阳请以数倍之地易薛,辨又曰:‘必听之。’静郭君曰:‘受薛于先王,虽恶于后王,吾独谓先王何乎?且先王之庙在薛,吾岂可以先王之庙予楚乎?’又不肯听辨。此为二也。”闵王太息,动于颜色,曰:“静郭君之于寡人,一至此乎!寡人少,殊不知此。客肯为寡人少来静郭君乎?”剂貌辨答曰:“敬诺。”

静郭君来,衣宣王之服,冠其冠,带其剑。闵王自迎静郭君于郊,望之而泣。静郭君至,因请相之。静郭君辞,不得已而受,十日,谢病强辞,三日而听。

译文

过了几年,齐宣王死了,齐闵王即位。静郭君的处世交往很不为闵王赞许,他被迫辞官,回到封地薛,仍跟剂貌辨在一起。在薛地住了没多久,剂貌辨辞行,请求去谒见闵王。静郭君说:“大王不喜欢我到极点了,您去必定遭到杀害。”剂貌辨说:“我本来就不是去求活命的。我一定要去!”静郭君劝阻不住他。

剂貌辨走了,到了齐国都城。闵王听说了,心怀恼怒等着他。剂貌辨拜见闵王,闵王说:“你就是静郭君言听计从、非常喜爱的那个人吧?”剂貌辨回答说:“喜爱是有的,至于言听计从根本谈不上。当初大王正做太子的时候,我对静郭君说:‘太子耳后见腮,下斜偷视,相貌不仁,像这样的人悖理行事。不如废掉太子,改立卫姬的幼子校师。’静郭君流着泪说:‘不行。我不忍心这样做。’如果静郭君听从我的话这样做了,一定不会有今天的祸患。这是第一个例证。回到薛地之后,楚相昭阳请求用大于薛几倍的土地交换薛地。我又说:‘一定要应允他。’静郭君说:‘我从先王那里承受了薛地,现在虽被后王所厌恶,但如果我把薛地换给别人,我怎么对先王说呢?再说先王的宗庙在薛,我怎么可以把先王的宗庙给楚国呢?’他又不肯听我的话,这是第二个例证。”闵王长叹,显出很激动的神色,说:“静郭君对我竟爱到这个地步吗?我年纪幼小,这些都不知道。您愿意替我把静郭君请来吗?”剂貌辨回答说:“遵命。”

静郭君来到国都,穿着宣王所赐的衣服,戴着宣王所赐的帽子,佩着宣王所赐的宝剑。闵王亲自到郊外来迎接静郭君,远远望见他就流下泪来。静郭君到了以后闵王就请他做齐相。静郭君再三辞谢,不得已才接受下来。十天之后,他托病辞官,极力推辞,三天之后闵王才应允。

吕不韦

吕不韦(前292年—前235年),姜姓,吕氏,名不韦,卫国濮阳(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)人。战国末年著名商人、政治家、思想家,官至秦国丞相。吕不韦主持编纂《吕氏春秋》(又名《吕览》),有八览、六论、十二纪共20余万言,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,“兼儒墨,合名法”,故史称“杂家”。书成之日,悬于国门,声称能改动一字者赏千金。此为“一字千金”。后因嫪毐集团叛乱事受牵连,被免除相邦职务,出居河南封地。不久,秦王政复命让其举家迁蜀,吕不韦担心被诛杀,于是饮鸩自尽。 ...

吕不韦朗读
()

相关作品

刘崧

鹑居鷇食见天机,踯躅蓬茆顾影稀。长忆野田秋日晚,马头惊起一双飞。

()

一生受用燕营窠,百岁光阴马驻坡。

晚境喜无干己事,故人远寄歇心歌。

()

煌煌宝书,玉篆金缕。曷为来哉,自天子所。自天子所,以燕文母。

婉嬗祥云,日正当午。

()

有一语,没人知。

最亲切,又希奇。

()

龙骧校猎邵陵东,野火初烧楚泽空。师事黄公千战后,身骑白马万人中。

笳随晚吹吟边草,箭没寒云落塞鸿。三十拥旄谁不羡,周郎少小立奇功。

()

僻居虽爱近林泉,幽径闲居碧藓连。向竹掩扉随鹤息,
就溪安石学僧禅。古琴带月音声亮,山果经霜气味全,
多谢故交怜朴野,隔云时复寄佳篇。

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