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宋风流亦足多,八年华烛伴娇娥。红尘谪满瑶池去,碧海青天唤奈何。
玉镜台前小照陈,凭君重见李夫人。月痕花影分明在,不用丹青为写真。
美人无寿古今怜,谁乞娲皇补恨天。毕竟文箫休怨别,彩鸾原是蕊珠仙。
悼亡词谱断肠声,密誓凭肩忆旧情。寄语韦郎珍重好,玉箫缘分望来生。
挽槐庭簉室仙逝。清代。陈瑚。 小宋风流亦足多,八年华烛伴娇娥。红尘谪满瑶池去,碧海青天唤奈何。玉镜台前小照陈,凭君重见李夫人。月痕花影分明在,不用丹青为写真。美人无寿古今怜,谁乞娲皇补恨天。毕竟文箫休怨别,彩鸾原是蕊珠仙。悼亡词谱断肠声,密誓凭肩忆旧情。寄语韦郎珍重好,玉箫缘分望来生。
陈瑚(1613—1675)明末清初学者,与同里陆世仪、江士韶、盛敬齐名,被人合称为“太仓四先生”。字言夏,号确庵、无闷道人、七十二潭渔父,尝居江苏太仓小北门外。崇祯十六年(1643)举人。其父邃于经学,家教有法。陈瑚少时与陆世仪等交,论学相辩驳,贯通五经,务为实学。又善横槊、舞剑、弯弓、注矢,其击刺妙天下。清圣祖康熙十四年卒,年六十二岁。其墓葬在直塘镇北二十九都使字圩。卒后门人私谥其为“安道先生”。在光绪年间,邑人曾出资在太仓南门大街西首,建立四先生祠,春秋致祭,以示敬仰。《清史》有传。 ...
陈瑚。 陈瑚(1613—1675)明末清初学者,与同里陆世仪、江士韶、盛敬齐名,被人合称为“太仓四先生”。字言夏,号确庵、无闷道人、七十二潭渔父,尝居江苏太仓小北门外。崇祯十六年(1643)举人。其父邃于经学,家教有法。陈瑚少时与陆世仪等交,论学相辩驳,贯通五经,务为实学。又善横槊、舞剑、弯弓、注矢,其击刺妙天下。清圣祖康熙十四年卒,年六十二岁。其墓葬在直塘镇北二十九都使字圩。卒后门人私谥其为“安道先生”。在光绪年间,邑人曾出资在太仓南门大街西首,建立四先生祠,春秋致祭,以示敬仰。《清史》有传。
芦沟晓月图。元代。陈高。 芦沟桥西车马多,山头白日照清波。毡庐亦有江南妇,愁听金人出塞歌。
题虎邱。宋代。顾逢。 此山虽小众山尊,半近吴城半近村。一壑风烟龙窟宅,满堂巾盔佛儿孙。生公说法台空在,陆羽煎茶井不存。唤起幽人无限意,塔铃独语到黄昏。
高纬暂时称狗脚,刘聪依额派官蛙。啄来鹦鹉无香粒,舞彻垂杨有白华。
女颔带髭疑燕国,细腰无牝乱蜂衙。苍天幻出非奇特,走尽银魂剩得砂。
读甘蔗生遣兴诗次韵而和之七十六首 其十五。明代。王夫之。 高纬暂时称狗脚,刘聪依额派官蛙。啄来鹦鹉无香粒,舞彻垂杨有白华。女颔带髭疑燕国,细腰无牝乱蜂衙。苍天幻出非奇特,走尽银魂剩得砂。
卢通议挽词三首 其一。宋代。范纯仁。 耆旧今多少,唯公景德人。家邻吴市卒,名重汉廷臣。路在犹耕月,门閒似送春。空堂馀画像,彷佛旧精神。
功德寺看牡丹歌。明代。区大相。 去年看花花未发,今年看花花已阑。何事与花常不值,花期误却为微官。解道天香与国色,只馀绿叶护僧栏。沁水园中车马寂,洛阳城里管弦残。香色从来不耐久,春光到底为谁有。若使花开常不落,安得红颜成白首。红颜白首暗相催,把酒逢花能几回。僧徒劝我勿惆怅,明岁花时可重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