余观二人作诗论月石,月在天上,
石在山下,安得石上有月迹。
至矣欧阳公,知不可诘不竟述,
欲使来者默自释。苏子苦豪迈,
何用强引犀角蚌蛤巧擘析。犀蛤动活有情想,
石无情想已非的。吾谓此石之迹虽似月,
不能行天成纪历。曾无纤毫光,
不若灯照夕。徒为顽璞一片圆,
温润又不似圭璧。乃有桂树独扶疏,
常娥玉兔了莫觅。无此等物岂可灵,
秖以为屏安足惜。吾嗟才薄不复咏,
略评二诗庶有益。
读月石屏诗。宋代。梅尧臣。 余观二人作诗论月石,月在天上,石在山下,安得石上有月迹。至矣欧阳公,知不可诘不竟述,欲使来者默自释。苏子苦豪迈,何用强引犀角蚌蛤巧擘析。犀蛤动活有情想,石无情想已非的。吾谓此石之迹虽似月,不能行天成纪历。曾无纤毫光,不若灯照夕。徒为顽璞一片圆,温润又不似圭璧。乃有桂树独扶疏,常娥玉兔了莫觅。无此等物岂可灵,秖以为屏安足惜。吾嗟才薄不复咏,略评二诗庶有益。
梅尧臣(1002~1060)字圣俞,世称宛陵先生,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。汉族,宣州宣城(今属安徽)人。宣城古称宛陵,世称宛陵先生。初试不第,以荫补河南主簿。50岁后,于皇祐三年(1051)始得宋仁宗召试,赐同进士出身,为太常博士。以欧阳修荐,为国子监直讲,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,故世称“梅直讲”、“梅都官”。曾参与编撰《新唐书》,并为《孙子兵法》作注,所注为孙子十家著(或十一家著)之一。有《宛陵先生集》60卷,有《四部丛刊》影明刊本等。词存二首。 ...
梅尧臣。 梅尧臣(1002~1060)字圣俞,世称宛陵先生,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。汉族,宣州宣城(今属安徽)人。宣城古称宛陵,世称宛陵先生。初试不第,以荫补河南主簿。50岁后,于皇祐三年(1051)始得宋仁宗召试,赐同进士出身,为太常博士。以欧阳修荐,为国子监直讲,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,故世称“梅直讲”、“梅都官”。曾参与编撰《新唐书》,并为《孙子兵法》作注,所注为孙子十家著(或十一家著)之一。有《宛陵先生集》60卷,有《四部丛刊》影明刊本等。词存二首。
秋夜望月 其一。两汉。佚名。 皎皎山头月欲低,月厌羁愁睡转迷。忽觉泪流痕尚在,不知梦里向谁啼。
别家后次飞狐西即事。唐代。马戴。 远归从此别,亲爱失天涯。去国频回首,方秋不在家。鸣蛩闻塞路,冷雁背龙沙。西次桑干曲,洲中见荻花。
又答毡帐。宋代。苏轼。 卧病经旬减带围,清樽忘却故人期。莫嫌雪里闲毡帐,作事犹来未合时。
叔问见和寄彦文绝句过蒙推借谨次韵奉酬二首 其二。宋代。程俱。 新雏初引啭黄鹂,松径桃蹊到习池。坐阅四时如镜像,此中无利亦无衰。
水调歌头 寿佩忍六十。近现代。姜胎石。 意气动湖海,我最爱元龙。记曾橐笔黄埔,恰喜与君逢。同是鸾飘凤泊,赖有花香鸟语,吟兴十分浓。转瞬卅年矣,尊酒不曾空。追往事,历燕粤,浙西东。倦游偶息,鞭影握手到吴中。忽报行年六十,我愧犹迟五载,鬓秃更头童。两字祝清健,韵语当呼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