入潼关

入潼关朗读

人常说崤函地势险要,(放眼望去)两座京城就环绕在如襟带的地形中,土塬之上已是白雪皑皑,冰冻的黄河绕过潼关古城。道路两旁的古木林高高低低,猿猴的啼叫声连绵不绝,潼关往来的车马从不停息,路面上风尘滚滚。一路骑马高谈,回忆起曾经的峥嵘岁月,天将亮未亮,城中的鸡鸣声传到了耳边。好男儿就该有弃繻赴边疆的远大志向,好男儿就该有为朝廷据守边关的壮志豪情,老子在《道德经》中所阐述的道理,又有几个人能够讲说明白呢?

入潼关创作背景

《入潼关》是唐太宗在潼关有感而发写的一首气势磅礴的诗,是对爱妃徐惠所写《秋风函谷应诏》的应和。该诗被选入《全唐诗》的第一卷第十首。全诗共七联。分为两个层次,前写景,后抒情。前半部分叙写作者冬日入潼关时的所见所闻,描写出了潼关的地理形势和历史地位。诗歌先丛潼关的地理形势和地位起,接着写所见和所闻,最后又联想到诸多古代名士入关和出关时的所作所为,赞赏他们的奇才和豪志,从而抒发了诗人想建功立业,干一番大事业的英雄气概。

《入潼关》全诗共七联。分为两个层次,前写景,后抒情。在写法上,这首诗写现实和咏古相结合,借咏古而舒情,尤显得质朴浑厚,雄厚有力。
《入潼关》前半部分叙写作者冬日入潼关时的所见所闻,描写出了潼关的地理形势和历史地位。从河南崤山、函谷关到陕西潼关这一段,70多公里蜿蜒在山间的道路,两边高中间低像盒子一样,所以称为函谷。函谷的东头,叫做函谷关,西头,就是潼关。函谷关,潼关一线道路狭窄,仅仅容一辆车通过,险要的地形直接关系着两京的安危(这里的两京是指,东京洛阳,西京长安)。时至初冬,临近路边的土塬之上已是白雪皑皑,冰冻的黄河环绕潼关古城,从道路两旁高高低低的古木林中传出断断续续的猿猴啼叫。
“冠盖往来合,风尘朝夕惊。”是讲潼关是进出长安的必经之路,各地官员及前往长安的学子常在此处聚集,潼关车马不绝,不时惊起风尘。唐朝的潼关是交通要塞,过往行人很多,很繁华。
“高谈先马度,伪晓预鸡鸣”是讲太宗进入潼关时的情景,太宗兴致过潼关时豪情万丈,内心激动,骑在马上与随行官员高谈阔论,作者回忆往昔峥嵘岁月,内心是非常激动的。在不知不觉中,前面的先头部队已经到达潼关塬上了,这个时候,天还没有大亮,站在潼关城上可以听到鸡叫的声音。
诗歌后两联用了两个典故,借典故抒发作者的感情。
“弃繻怀远志”是讲“终军弃繻”的故事,“繻”是古时用丝织品做成的出入关的通行证,上面写有字,过关时一撕两半,门卫手拿一半,过关的人拿着另一半,再次过关的时候,将两半相对,如果相合,就可以放行。这个故事是讲公元前140年,汉武帝刘彻颁布诏书招纳天下贤才。当时济南有一名叫终军的人才华横溢,一天,他从济南步行赶往长安,行至函谷关的时候,关吏验过他的通行证后,又交还给他。他扔掉通行证就走。关吏笑他说:“你不要通行证,再回关时怎么通过”。终军回答:“大丈夫过关图个功名,以后就不再用这一般人用的通行证”。后来,终军果然得到了汉武帝重用,任命他为外交大使平定广西一带的叛军。再过函谷关的时候,还是那个当时嘲笑他的关吏一眼就认出了他,说“这就是当年扔掉通行证过关的孩子”,终军的部下大声纠正说:“这是出使广西的大臣,不许胡说。”那个关吏目瞪口呆,没想到这个人真的成事了,急忙下跪行礼,将终军护送出函谷关。不幸的公元前112年广西再次发生发动叛乱。一个叫吕嘉的叛军头子杀害了终军,终军遇害时,才20多岁,人们都感到很惋惜,称他为“终童”。以后,灵宝人教育孩子经常说:“要长进,学终军”、“有才能,当终童”作者将这个故事一方面赞扬终军远大的志向,另一方面也表达了作者雄才大略,远大的抱负。“封泥”常来比喻据守雄关。这句诗的大意是:“少年当有弃繻的远大志向;以及为朝廷据守边关的壮志豪情。”
最后一句“别有真人气,安知名不名”。别有真人气是讲“紫气东来”的故事(春秋末期,老子看到周王朝衰落,准备向西行进过隐居生活。公元前491年,函谷看门官吏尹喜,清早从家里出门,站在一个土台上看见东方紫气腾腾,霞光万道,这是天象奇景,尹喜很高兴,手舞足蹈,大声呼喊”有一股紫气从东而来,必有圣人通过”。紧忙下令手下人清扫街道,迎接圣人,过了一会,果然有一个老人银发飘逸,气宇轩昂,倒骑青牛向关门走来(这位老人,就是老子)。尹喜急忙率领手下上前迎接,报告完姓名后,邀请老子在函谷关住一段时间,老子很高兴就答应下来,在函谷关老子写下了著名的《道德经》。以后,函谷关一带的春联常写“紫气东来”,流传至今,预示吉祥。)
“别有真人气,安知名不名”是说,老子所阐述的事物发展的规律,又有几个明白人能说清楚呢?
安知名不名,一方面是讲,李世民认为只有自己领悟了老子“道可道非常道,名可名非常名”所说的道理,也就是治国之道,就是重在尊重规律,遵循规律。从另一方面,昔日老子从函谷关、潼关经过,使《道德经》流传千古,如今,李世民过潼关,也应该有所大有作为,他认为只有自己能掌控天下大势,能够成就千古帝业,这种舍我其谁的豪迈之气显示出不凡的王者风范。

李世民

唐太宗李世民(599年-649年),唐朝第二位皇帝,在位23年,年号贞观。名字取意“济世安民”,陇西成纪人(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)。唐太宗李世民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、军事家,还是一位书法家和诗人。唐太宗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,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,为后来唐朝全盛时期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础,为后世明君之典范。庙号太宗,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,葬于昭陵。 ...

李世民朗读
()

相关作品

久静还思动,离觞江上斟。

文章关世道,科目坏人心。

()

十幅春帆天际飞,篱笆短短隔渔矶。山藏远树云藏屋,村犬无声客到稀。

()

双螺浸湖水,万古镇龙宫。小大名形异,东西奠位同。

尝闻出光怪,于此验凶丰。欲往叹无翼,凭谁学御风。

()

北斗天高不可从,灵岩壁立翠重重。松间此日来双鹤,云里何年驻六龙。

短褐朝元随羽节,空山采秀蹑仙踪。日斜笑倚卢敖杖,谷口西风落暝钟。

()

扁舟夜载石帆月,双屦晓穿天柱云。

八十老翁能办此,不须身将渡辽军。

()

不堪积暑滞烦疴,幸甚新凉脱网罗。闻道重阳更逢闰,今年节意属秋多。

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