● 兒
ér ㄦˊ
● 兒
ní ní
英语 son, child, oneself; final part
德语 Sohn ,silbenloses Diminutiv-Suffix (das "e" wird nicht gesprochen)
法语 enfant,(suffixe phonétique),enfant,fils
詳細字義
◎ 兒
兒 ér
〈名〉
(1) 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下面是“人”字,上面象小兒張口哭笑。“兒”是漢字部首之一,从“兒”的字大都與“人”有關。本義:幼兒。古時男稱兒,女稱嬰,後來孩童都稱兒)
(2) 同本義 [child, pl. children]
兒,孺子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專氣致柔,能如嬰兒乎?——《老子》第九章
老人兒啼。——《史記·循吏列傳》
男曰兒,女曰嬰。——《蒼頡篇》
見兩小兒辯鬥。——《列子·湯問》
又如:兒女子(孩童);兒劇(猶兒戲);兒話(孩子話);兒撬(柺棍兒);兒拜(孩童對大人所行的禮拜);兒啼(小孩哭);兒孩(孩童)
(3) 兒女,父母所生的子女,第一代後裔 [child]。
如:兒孫滿堂;小兒;兒女夫妻(結髮夫妻,從小的夫妻);兒女之情(指青年男女之間相愛的情感)
(4) 長輩對幼輩的稱呼。亦用作輕蔑之稱 [child]。
如:兒郎(將帥對士兵的稱呼)
(5) 父母對兒子的稱呼 [son]
兒,子也。——《廣雅·釋親》
湯爲兒守舍。——《漢書·張湯傳》
外黃令舍人兒年十三。——《漢書·項藉傳》
大兒鋤豆溪東,中兒正織雞籠。——宋· 辛棄疾《清平樂·村居》
阿爺無大兒。——《樂府詩集·木蘭詩》
又如:兒媳(即兒媳婦);兒子花(兒子的影子);兒曹(兒輩);兒息(子息)
(6) 男青年 [young man]。
如:兒孩兒(男孩子);兒男(男孩,男子)
(7) 年輕人;青年 [youngster]。
如:健兒
(8) 我 [I]
(9) 子女對父母的自稱
蘭芝慚阿母:“兒實無罪過。”——《玉臺新詠·古詩爲焦仲卿妻作》
(10) 古代年輕女子的自稱
送兒還故鄉。——《樂府詩集·木蘭詩》
又如:兒家(古代年輕女子的自稱;你,稱女子)
(11) 弟對兄的自稱
[帝] 乃以延宗爲相國、 幷州刺史,總 山西兵事。 謂曰∶“ 幷州阿兄取,兒今去也。”——《北史·齊安德王延宗傳》
詞性變化
◎ 兒
兒 ér
〈形〉
(1) 雄性——多指牲畜 [male]。
如:兒貓(公貓)
(2) 自己的 [my] 用於古代婦女稱自己丈夫
宣和中士女觀燈者賜酒。有夫婦並遊,不獲同進,其婦蒙賜,輒懷酒杯,謝詞曰:“歸來恐被兒夫怪,願賜金盃作證盟。”上賜之。——《月令廣義》
◎ 兒
兒 ér
<後綴>
(1) 兒化。漢語後綴的“兒”不自成音節,而和前面一個音節合在一起構成帶捲舌韻母r的音節
(2) 多用作名詞後綴 (1)∶表示小。如:盆兒;棍兒;小貓兒;小車兒 (2)∶表示詞性變化。動詞名詞化,如:唱兒;逗笑兒。形容詞名詞化,如:亮兒;零碎兒 (3)∶表示具體事物抽象化。如:口兒;門兒;根兒 (4)∶表示詞義變化。如:白麪兒(海洛因);老家兒(對人稱自己或別人的父母)
(3) 動詞的後綴。如:玩兒;火兒
(4) 形容詞後綴。如邵雍《首尾吟》:“天聽雖高只些子,人情想去沒多兒。”
常用詞組
詞性變化
◎ 兒
郳 ní
〈名〉
(1) 老人牙齒脫盡後重生的細齒。
黃髮兒齒。——《詩·魯頌》
(2) 周朝國名 [Ni state],在今山東滕縣東南
(3) 姓,同“倪”
(4) 另見 ér “兒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