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道;正路。
例走上正途。
英right way;
科举时代以通过科举考试选择而做官为正途。
例正途出身。
英orthodox;
亦作“正涂”。犹正道。
引汉•赵岐 《<孟子>题辞》:“孟子 閔悼 尧、舜、汤、文、周、孔 之业,将遂湮微,正涂壅底,仁义荒怠,佞伪驰骋,红紫乱朱。”
郭沫若 《脱离蒋介石以后》五:“我的路径已经是明了了,只有出于辞职的一途。如终是工具,但好在是被用在正途上的工具。”
叶圣陶 《城中》:“毕业学生往往来问进那个中等学校好,便回答他们,总是官立的中学或师范好,因为那是正途。”
清 制官吏以进士、举人出身与以恩贡、拔贡、副贡、岁贡、优贡、荫贡出身的称正途。由捐纳或议叙而得官的称异途。
引《清会典事例·礼部·录送乡试一》:“五十二年议准,正途贡监,令该监照例收考,分别去取。”
《儒林外史》第三四回:“徵辟难道算得正途出身么?”
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三一回:“及至他批了出来,底下人的命,也是什么正途出身,封疆开府。”
孙中山 《五权宪法》:“从前 中国 的官吏,凡经过考试出身的人,便算是正途,不是考试出身的人,不能算是正途。”
正道。
例如:「舍正途而不由。」
近正道 正路
反歧途 邪途
旧称文官由科甲出身,武职由行伍出身者。
引《儒林外史》第三五回:「老先生抱负大才,要从正途出身,不屑这征辟。」
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三一回:「及至他批了出来,底下人的命,也是什么正途出身,封疆开府。」
正途,汉语词汇。
拼音:zhèng tú
释义:1、正道;正路。
2.科举时代以通过科举考试选择而做官为正途。
清制,官吏由进士、举人出身者称科甲,与恩贡、拔贡、副贡、岁贡、优贡生及恩优监生、荫生出身者皆为正途,其由捐纳或议叙等得官者则称异途出身。异途经保举,亦同正途,但不得考选科、道。非科甲正途,不得为翰林院、詹事府及吏、礼二部官,满族官员不拘此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