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中国的古称。
英China;
古代 印度、希腊 和 罗马 等地人称 中国 为Cīna,Thin,Sinae等,或以为皆是 秦国 的“秦”之对音。佛教经籍中作 支那。也写作 至那、脂那 等。
引唐•义净 《南海寄归内法传·师资之道》:“且如西国名大 唐•为 支那 者,直是其名,更无别义。”
《宋史·外国传六·天竺》:“太平兴国 七年, 益州 僧 光远 至自 天竺,以其王 没徙曩 表来上。上令 天竺 僧 施护 译云:‘近闻 支那 国内有大明王,至圣至明,威力自在……伏愿 支那 皇帝福慧圆满,寿命延长。’”
近代 日本 亦曾称 中国 为 支那。
中国。梵语cīna的音译。原见于汉译佛典,系古印度对中国的称呼,日本尚沿用之。唐慧琳也译作「真丹」、「真旦」、「振旦」、「震旦」、「神丹」。
引《一切经音义·卷二三》:「震旦,或曰支那,亦云真丹,此翻为思惟,以其国人多所思虑,多所计诈,故以为名,即今此汉国是也。」
支那是近代日本侵略者对中国的蔑称。
甲午战争中清政府失败后,长久以来一直把中国尊为上国的日本人,在震惊之余大为陶醉。从此,“支那”一词在日本开始带上了战胜者对于失败者的轻蔑的色彩。1913年又根据驻华公使的提议商定:日本政府今后均以“支那”呼称中国。对此引起了很多中国人的愤怒。
1930年,国民政府还照会日本:倘若日方公文使用“支那”之类的文字,中国外交部可断然拒绝接受。直到日本战败后,应中国代表团的要求,盟国最高司令部经过调查,确认“支那”称谓含有蔑意,故于1946年责令日本外务省不要再使用“支那”称呼中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