亦作“颜皃”。
容仪,面貌。
亦作“顏皃”。容仪,面貌。
引晋•葛洪 《抱朴子·行品》:“士有颜貌修丽,风表闲雅,望之溢目,接之适意,威仪如龙虎,盘旋成规矩,然心蔽神否,才无所堪。”
《文选·颜延之<秋胡诗>》“日落游子颜” 唐•吕向 注:“每及岁暮,常悽惨烦忧,恐 秋胡 颜皃日就销落。”
清•刘献廷 《广阳杂记》卷二:“颜貌如生,端坐拱手,指爪甚长。”
萧三 《片三潜的手》诗:“但是你的声音和颜貌,一切都如在我眼前。”
【词目】 颜貌
【汉语拼音】 yán mào
【基本释义】 容颜体貌
【详细例解】[1]容颜体貌。《载敬堂集·江南靖士诗稿·病中窥镜》诗:“偶对玻璃镜,床头漫想思。颜貌瞒人老,腰肢管自衰。至防防未病,精补补初亏。窃珍宾世体,须竟我为为。”[2]容仪。晋葛洪《抱朴子·品行》:“士有颜貌修丽,风表闲雅,望之溢目,接之适意,威仪如龙虎,盘旋成规矩,然心蔽神否,才无所堪。”[3]面色。词有时分拆使用。《礼记·玉藻》:“凡祭,容貌颜色,如见所祭者。”